西北大学附属中学

附中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附中动态 > 附中新闻 > 正文

科研兴校 彰显特色

作者:管理员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7-06-12
点击次数:

西北大学附属中学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完全中学,1997年晋升为省级重点中学,2007年批准为首批标准化高中。2002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牢牢树立“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创新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认真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的有关精神,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先导、服务功能,以课题研究为载体,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教学管理和教科研活动,促进学校制度转换与创新,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生存方式,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优化教育教学策略,努力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及教育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学校教与教学工作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一、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自觉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1、强化全体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科研水平。

教科研工作是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素质提高和学校办学质量、办学品位提升的关键,是新课改能否顺利实施的前提。几年来,校长室、教科室通过全体教职工会议、继续教育等形式不断强化这种意识,使全体教师人人学习教科研、个个进行课题研究的氛围不断浓厚,同时,做到了“三个结合”:即“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集中学习和分教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教师学习笔记的撰写越来越有特色,越来越有实效。

2、建设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的教师骨干队伍。

这支队伍主要包括:教科室老师,教研组组长,市区学科带头人,市区中教研兼职教研员,年级组组长,班主任等等。充分发挥了特、高级教师的作用,大力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群体队伍,使我校教学科研充满生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总体把握和安排;教学处政教处积极配合;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具体操作实施;班主任老师分别承担相应研究内容;高级、特级教师是课题研究当然的指导教师。这样一支优质的队伍,为高效的教科研工作提供了人力上的保证。

3、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推进教科研工作

为推进我校教学工作,从2002年起我们就陆续制订出台了若干管理制度:

《教师工作手册》《教科研工作制度》、《课堂教学自我诊断制度与要求》、《关于集体备课的规定》、《课题申报、认定制度》、《听评课制度》、《校本教研制度实施方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教科研管理办法》、《教科研理论学习制度》等

依据这些制度,我们严格督促各项研究活动,评价实施效果,褒优警劣。

我校初步形成具有“四定、四有、四到位”的学校教研特色。

      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

      有:有主题、有课例、有中心执行人、有记录。

四到位:情境录像到位、述评剖析到位、反思研讨到位、诊断总结到位。

为迎接2007年高中新课改,我校制订了《西大附中选课指导手册》、《西大附中高中新课程编排方案》、《西大附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西大附中高中学生学分认定方案》、《西大附中学生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课实施方案》、《西大附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等12个校本文件,目前这些制度都在进一步完善中。

二、注重常规管理,增强教研能力

针对当前的课改理念,探求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离不开常规管理,我校印制了《西大附中教师手册》,全力抓好教师的教研常规工作,认真落实备课、上课、改作业、辅导、考试、讲评等环节。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严格落实提前一周备课制度。备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实际,揣摩教材编排意图,落实重点训练项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现状,选择教法,训练学法。备课时,要关注师生的双边活动,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训练,又突出能力与学法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探究教改新模式。课前,教师要充分做好准备,借助必要的教具、学具或电教手段组织课堂教学。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渲染氛围,营造出一种宽松、愉悦、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要转变观念,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要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后,教师要认真总结,积极反思,写好教学随笔。

认真批改每一次作业,共同创建优秀作业。每一课教学后,教师要精心布置适量的作业,组织学生练习,达到巩固学习成果的功效。对学生作文作业,教师要认真、及时地给予批改,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纠正。要认真培养学生的作业习惯,创建优秀作业。

认真组织每一次考试,落实单元知识过关制度。考试是检查阶段教学成果好坏的重要手段。认真组织每一次单元过关考试,为教师总结阶段教学成败,调整教学策略,及时弥补学生知识缺漏提供依据。认真辅导每一位学困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每一位学困生都是班级集体中的重要一员,教师都不应该歧视他们。我们应该满腔热情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及时转化。教师对学困生的辅导要有“四心”,即爱心、耐心、信心、恒心。通过辅导,实现他们的及早转化,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以高中新课改为中心,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进行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

改革的前提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因此加强理论学习成为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要工作。我校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和“面向全体,骨干先行”的原则,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各类培训。

1强化过程管理。培训活动前,制订明确的培训目标和可操作的培训计划。培训过程中,加强管理,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包括考勤制度和奖惩激励机制等。在课程改革通识性培训活动中,对认真参加培训活动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培训补助,对积极参与课改研究,踊跃撰写心得体会的教师在教师目标评价考核中实施奖励;为每位教师建立了校本培训档案,对教师在培训过程中需要达到的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对教师参与培训的结果认真考核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

2、走出去学习经验。2002年,我校选派杨振刚、申振贤部分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高中新课程培训。同时,主管课改的校领导祁校长、芦主任亲赴上海参加课改培训学习。2006年,我校选派了王毅军、杜鹃、文小琴等教师到内蒙古、南宁、北京参加新课程改革交流,并获得国家级一等奖。这些送出去的领导和老师在培训回来之后,把自己在学习中学到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向全校教师传达,并把一些心得体会渗透到实际工作中,并影响和帮助其他的教师共同进步。2006年12月,祁校长、芦主任、文主任亲赴宁夏,到已经进行过高中新课改的地区取经学习,他们的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成长纪录袋,选修课的设置,教学班和行政班的结合为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活水,对我校实施新课改有很大的启迪。

3、引进来提高认识。邀请省、市、区相关教研部门的专家、学者及教师来校做专题讲座是我们教学教研的经常性的工作,2004年,我校邀请著名教改专家藤守尧来我校教学指导培训新课程;我校教师孙莉依据新课程在全国对同行进行了示范课教学,并针对我校教学中的新理念、新教法再次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再如陕西省教育专家张迎春教授、邓维孝老师到针对新课程改革到我校进行专题讲座。此外,自实施课改工作以来,先后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专家团与兄弟学校考察团到我校进行指导交流。2005年9月,北京市新课改考察团莅临我校,专门针对新课程改革交流学习;2006年11月,陕北神木中学的10多位教师到我校专门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新课改学习;2007年4月,邀请已经走入课改试验的银川一中校长戴冰清校长为我校全体教师进行课改培训。2007年7月邀请聘请陕西师大附中校长、西安市高中课程改革专家李鸿解读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2007年7月邀请西安市课改办有关专家亲临指导我校课改工作。

4、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培训。我校祁校长于2007年参加陕西省课程领导培训会议后,立即传达了有关课改精神,并针对我校有关实际情况召开了教研组长会议,商讨有关课改情况。2006年11月,芦竹艳主任,刘海蓉、汪朝绚、孙莉参加了西安市教研室组织的高中新课改新课培训工作。著名课改专家刘坚介绍了全国课程改革的情况,并对我省实施新课改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教研室教研部主任贾玲针对校本教研情况进行了辅导,汪香志老师从高中课程改革的学分制、选修课的角度进行了辅导,为我校各类文件的出台指明了方向。我校根据西安市的统一安排,于2007年7月16日至7月26日,组织新高一全体教师、教研组长及相关的领导积极参加,并及时召开了培训交流会,谈感想,写心得。

三、勇于实践探索,彰显教研特色

1开展校本教研,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注重专家引领,推动新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前沿的专家为我们提高教研水平提供了必要的指导。2005年,我校邀请陕西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张迎春等5位教授亲临指导,做专题报告,并聘请他们作为我校“校本教研”指导专家,定期指导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西安市教研室及碑林区教研室的领导专家也多次莅临我校,现场指导我校校本教研工作。

我们还充分利用西北大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聘请著名学者为我校的特聘教师,指导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如文学院院长李浩教授、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舒德干教授、张国伟院士、生命科学学院李保国教授、数学系王连堂教授、张文鹏教授等。这些教授学者的加盟,壮大了科研队伍,增强了研究实力。

2007年4月15日,我校联合西安市教研室、碑林区进校,邀请著名课改专家、银川一中校长戴冰青女士为我校作了关于“高中新课改课程的设置、学分的认定、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等内容的专题讲座”,她尤其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谈了他们实施高中新课改的具体做法和体会,使我们受益匪浅,为我校2007年下半年顺利走向新课改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注重同伴互助、促进专业发展

同伴互助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分享经验、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以问促研:如,随着多媒体进课堂,优质课的评选对课件的要求愈来愈高,这就形成了一个倾向,仿佛课件制作得越漂亮,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数学组的樊王晔老师、康瑞静老师率先提出了这个问题:多媒体课件在数学教学中到底有多大作用?它能代替数学教学的特色吗?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其他学科教师的共鸣。于是,我们围绕多媒体教学进行了专题研讨,并选择了语文、数学、历史几个学科的课堂实例供大家评议。经过讨论,我校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有了更客观的认识,认为它是教学的辅助手段。

再如,政治课教学中,刘海蓉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高中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教学内容如何走向生活化,体现人文性?我们组织政治教师集体参与、共同讨论,提出了若干项可实行的方案,现在正在实施中。

再如,语文组汪西林老师提出:一节语文课上下来,学生没有明确的成就感,怎么办?我校语文组针对这一问题实行问卷调查,寻找问题的根源,发现内容重复,教学方法陈旧是根本原因。现在语文教研组针对这一问题寻找行之有效解决方案。

还有,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青年教师同虎提出: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思维的主体,成为活动的主体?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专题研讨,各学科组在大会上陈述自己的看法,介绍各自的实践情况,这使教师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校内研讨:我们定期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组织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对本学科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能力培训,培训涉及到了教材的研读与教学设计、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学资源的开发、课堂评价、作业设计与批改等内容。高三、初三年级组定期开展交流研究活动,研讨高考、中考动态,撰写高考、中考试题分析文章。教师们在集体备课的同时,加强了平行课之间的相互听课评课活动。教师把教研的重点放在新课改的理念是否落实,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改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上。

例如,本学期特级教师芦竹艳老师作了课堂教学设计和新课程改革两场报告,韩克忠、黄荣发、梁颖、孙莉等学科带头人多次在校内外做学术研讨报告,对教师启发很大。

校际交流:为使教师把握好新课程的理念,教好新课程,我们邀请西工大附中李晔老师来我校进行语文新课程交流,她的《千江有水千江月》创新作文课让我们耳目一新;邀请西安交大附中老师进行高中英语日常教学交流,它的教学方式对我们阅读课的教学启发很大;邀请全市中学化学教师来我校进行公开化学课教学研讨活动,我校教师李宁刚承担的公开课得到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邀请西安中学邓维孝老师做了《如何上好一堂课》报告,精彩的内容博得了全校老师的阵阵掌声。同时,我校教研员先后赴西科二中、西安高级中学、西安远东二中、26中、90中进行教研交流,校际间的教研活动提高了我校及兄弟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水平。

近几年,我们先后组织12人赴上海学习,6人到北京取经,6人去海南参观,3人去宁夏考察,再由他们将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介绍给全体教师,使教师对新课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注重教学反思,优化教学行为。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准备的过程中,我们及时总结校本教研的经验,提出了促进校本教研持续发展的指导方针:问题即课题,反思即研究,教学即行动,交流即互动,学习即引领,效果即成果。我们要求各教研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有关校本教研的问题,承担实验任务的骨干教师就教学中的问题、探索解决的方法,并与各年级课题组群策群力、互相沟通交流,并围绕问题制定研究方案。同时,我校教师通过公开课、观摩课、研讨课以及备课小组的活动,教师们撰写出了“我来试一节”“教案的标准是怎么产生的”“探索平行的条件”等多个教学案例,极大地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我们鼓励全体教师写教后记,定期组织教师对各学科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教师们针对当前的课改理念摸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并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编写了校本教材,撰写了《以校为本,以新课程改革促教育科研》、《走进新课程,走进校本教研》等论文。2006年2月和2007年1月,我校还进行了论文、教学案例、教学日记经验的交流和评选活动,展示的校本教研成果。全校教师踊跃参加,两次活动提交了论文82篇,教学案例107篇,教学日记123篇。经过专家评审,最后将优秀文章汇集,出版了《教海泛舟》、《教学反思集》两本书,这些交流研讨活动对教师专业化成长起到了激励的作用。反思已有行为与先进理念、先进经验的差距,完成更新理念的飞跃;反思理想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获得的差距,完成理念向行为的转移,以此往复,不断地更新教师的观念,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最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立足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只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策略,才能使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加强和改进集体备课活动。每周二、四下午每个备课组都在固定的备课室里总结一周来的教学情况,研讨当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等问题。每次集体备课都按学期初的计划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我校现已形成的备课模式:自主分工——通读教材——教材及学情分析——单元重点备课——合并教案——集体备课——个性修改——教学实践——教学反思

开展课堂教学反思。电教中心利用电教设备系统为教学服务,每学期为每位教师随机录取一堂教学课,教师利用一个月的时间给这堂课写自我诊断,从目标的设定和达成、学生学习的有效程度、过程设计的合理性、有效性、教学成绩、效能等方面自我剖析和反思,提高教学水平。学校鼓励全体教师写教后记,定期组织教师对各学科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

开展优质课、主题研究课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每学期,每位教师都要上一堂全校公开课,每学年学校都要按计划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本学科的教师全员全程参与,同时学校还聘请专家听课,公开课后的当天或第二天备课组安排集体评课,写好听课评审意见。每学年,我校都要进行“西大附中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带动和引导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教务处和教科研室每学期推出二至三节全校性主题研究课,由教研室组织教师集体备课,资深教师审课,全校教师听课,并由专家、教师、学生共同评课。经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西大附中评出了多个优质课,在全国、省、市、区各级比赛中多次获奖。

不断地探究新课程的新思路,完善课堂教学。在实践中教师们凭借集体智慧,寻找到了 47条课堂教学成功标准,如“学生应该大胆质疑,合理质疑”、“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意识的正确评价”、“学生能主动寻找合作交流伙伴或主动与教师交流”等等。同时也找到了课堂教学失败的31个例子,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引以为戒。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教师的备课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通过反思和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形成了自己对教学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一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语文老师讲述了她的教学方法:“我很重视备课这个环节,首先我要认真研究教材、揣摩教材编排意图并落实重点训练项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现状选择教材教法;在课堂上,我总是积极创设情境,营造出宽松、愉悦、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学习环境;每一堂课结束后,我会布置适量的作业,组织学生练习,以便达到巩固学习成果的功效。”实践证明,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校本教研可以帮助教师在工作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从而改变教师的成长方式,这是走出教学困境的康庄大道。

3.以课题促课改、以课改促科研

几年来,我校主持或参与了国家、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在学生心理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我校正在研究的课题中,国家级课题3个,其中,周宏老师负责的“历史学科问题探究能力培养”课题获国家一等奖。申振贤老师负责的“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07年底结题,阶段性成果《成长的足迹》已经出版。数学组承担的“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试验与研究”课题08年初结题,目前课题承担者已撰写多个教学案例。省级课题3个,有杨校长负责承担的省级课题 “校本教研制度创新研究”,曹建联老师负责的课题 “数学史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渗透研究”,周宏老师负责的课题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课堂教学实效性”,这些都是十一五国家重点课题。另外,我校正在研究的市级课有6个,区级课题8个,校级课题23个。其中,祁银锁副校长的“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研究”获市级一等奖,黄闯书记的“未成年人家庭德育的现状与对策”获市级一等奖。课题研究引领我校新课程实施。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以“案例研究”为突破口,要求每个教师每学期结合新课改实践至少撰写一个典型案例。我们还为承担课题研究的老师们组织了一次案例写作培训,聘请专家结合典型案例,讲解案例研究的基本模式、案例写作的技巧及如何剖析案例中隐含的教育意义。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激发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热情,提升了教师思考、研究问题和案例写作的能力。我们还开展了教学叙事的写作活动,这是一种比案例研究更生动、更易于被教师掌握的方法。除此之外,每学期教师必须撰写一篇论文。实施校本教研以来,我校有70%教师每年有论文参评,有近300篇论文在期刊上发表或获奖。

4.举办教学沙龙,组织教学论坛

为了及时交流教科研的成果和经验,我校从2006年开始,定期举办教学沙龙活动。学术沙龙是一种灵活、高效且有利于诱发教师激情、激活教师思维的培训方式。特级教师、资深教师听课后与上课教师进行平等的“茶座式”交流,教师与教师之间沟通课改体会等教学沙龙活动,成为我校教师的一道精神快餐,成为学校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线,极大促进了教师成长。

英语教师伊曦佳说:过去我们只是闷着头上课,付出了很多,但效率不一定很高,现在大家合作,相互切磋,既减轻了负担,又提高了效率。

有位青年教师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了“教学沙龙”的感受:让教书育人的动人乐章在这里唱响,让汗水与智慧的结晶在这里闪光,让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在这里升华,让人生理想的阶梯在这里攀升,让名师队伍在这里壮大,让教改之风在这里吹拂……

另外,我校教科研活动还开创了另外一种形式——“教师论坛”。“教师论坛”一月开一次,每次占两个课时,主要让教师讲述教书育人的经验、课改的经验、学习教育理论的心得体会以及教育发展动态等等。“教师论坛”开办两年来,学校已经有十五六位教师作了精彩演讲。我们还先后邀请十多位省、市及区教科所、教研室的专家来讲学,开阔教师视野,指导我们的课程改革。

例如,2006年5月22日至27日这一周,我们不仅诚挚邀请家长身临一线监督教学,而且通过网络、报纸诚挚邀请其他学校的老师听课、评课,更重要的是在27日,我校和《华商报》、碑林区教研室联合举办“创新课堂论坛”活动。我们邀请了十余位社会知名人士参会,有300多位家长和其他学校教师参加论坛。会上先后有9位教师做了精彩的发言,论坛别具风格、反响热烈,这种教学论坛在西安是首次举办,《华商报》、碑林教育网、西安教育学会、西北大学学报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给予了很大的关注。

在这些论坛取得一些成效后,我们又把这种活动延伸到家长、学生之中。

2006年11月,我们举办了“家长在行动”论坛,聘请了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许建国、陕师大心理学教授王淑兰等专家、教授,他们与家长面对面沟通、交流,解决了很多家庭教育中的难题和困惑。

2006年4月,我们开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题为 “新课标、新理念、新探索、新收获” 的论坛。学生针对教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很多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校的教学工作。其中,“语文节”最富有特色,西安市文联副主席商子雍等社会知名人士的参与,把论坛推向了高潮。

教学论坛的问题都是从课改中提炼出来的,有很强的针对性,另外,研讨的形式又具有开放性、民主性。因此,这种教研活动常搞常新,越办越好,许多专家将之誉为“很有创意的教育活动”。

5.编写校本教材,开发校本课程

实施新课程,使教科研发挥了新的作用,不断实现新的飞跃,即“由自由王国到必然王国,再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真正意义上让教研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形成了一种促进学校发展的校园文化。我们教师对此予以积极响应,正在努力实践由“教书匠”到“研究者”的转变。

教师们针对当前的课改理念,探求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并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感悟,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

校校本教材现在已出版发行的有8本,如:黄荣发老师的《化学与人体健康》、《化学与环境》;梁颖老师的《防灾  减灾》;周宏老师的《我们身边的史地》;黄思放老师的《历史知识结构规律性》;黄闯老师的《小提琴二重奏》;杨晓云老师的《成长的声音》;韩克忠老师的《实践探索 创新》。

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校园安全等都是我校的校本课程。我校根据实际需要出版了《教子新语》《育人心得》《师语点津》《走近太阳》《市场撷英》《心灵之约》等校本教材,为高中课改选修Ⅱ的开设奠定了基础。

四、以研促教,硕果累累

1、教师素质大幅度提高。2006年,我校为带动和引领一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举办了首届教学能手大赛。能手大赛历时半学期,内容涉及教案、说课、讲课、学生评价、基本功大赛等多个方面。王毅军、杜鹃两位教师被评为首届“西大附中教学能手”。他们也不负众望,2006年7月,王毅老师代表陕西省在内蒙古自治区参赛获得了全国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2007年4月,青年教师杜鹃参加首届全国中学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获特等奖;2007年,文小老师代表陕西省参加创新作文大赛获一等奖;2006年芦竹艳老师被评为陕西省特级教师,她深有体会地说:“教科研成就了我这个特级教师,得益于西大附中开展的教科研活动,我在教学中才能有今天这样的优异成绩,我是校本教研的最大受益者”。目前,我校领导班子中有5人是研究生学历,一名是特级教师,在他们的带领下,现有特级教师2人,省级教学能手5人,省级骨干教师5人,5人在省、市、区教研室担任兼职教研员,12人在省、市、区学会担任会长、秘书长、常务理事,一大批专家型教师涌现。

2、教研成果不断涌现。2005年我校经教育厅批准为首批高中艺术课改实验学校。高中艺术课是必修课,但在高考压力下,许多学校重视不够。实际上,我们认为艺术教育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并以此为突破口,推动全校课堂教学创新。孙莉老师是省级教学能手,工作热情高,科研能力强,她的高中艺术课深受学生欢迎。2005年4月进行国家级示范课《多元共生》、2007年4月执教《点、线、面游戏》,由中央电教馆、中央电视台录制。在此期间国家教育部艺术司领导和省教育厅副厅长吕明凯来校听课指导并予以高度评价。

2005年碑林区教育局批准我校为首批 “教育部以校为本制度建设基地碑林区试验学校”,我校根据相关内容,召开了现场会,公布了我校“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实施安排意见,提出了教科研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据初步统计,尽年来,我校共有167篇教学论文省市区进行的论文比赛中获奖,36篇文章在正规刊物上发表。

3、教学质量稳步上升。近几年,我校高考上线率一直保持在100%,一本上线率60%左右,二本上线率80%左右,杨舒、侯嘉、王晔、雷蕾等一批学生考上清华、北大、浙大、复旦、南大、人大、北师大、西安交大等著名大学。中考成绩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04-2006年我校中考成绩名列碑林区前茅,高中录取分数线连续三年位于西安市前十名。我校学科竞赛成绩斐然,王晔、雷蕾等30多人在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获银、铜奖和省级一等奖。我校五次获得物理竞赛、生物竞赛团体奖,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多人获省市一、二、三等奖,多人被评为省、市、区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4、学校知名度不断提升。2006年6月6日,西安市教育学会简报报道了我校创新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活动。

2006年10月9日,《西安晚报》题为“西大附中校本教研掠影”一文报道了我校校本教研开展情况。

2006年12月27日,《华商报》题为“与新课程同行,在实践中成长”一文报道了我校的校本教研成果。

2007年2月26日,北京新课程报头版题为“杏满枝头春意闹”一文报道了我校实施校本教研的情况。

2007年7月21日,《华商报》题为《我的档案我来做》一文报道了我校建立成长记录袋的情况;在西安市教研室举行的课程管理培训中,我校专门就此内容进行了经验交流。

2007年9月10日,《华商报》题为《行进在课改推进的路上》一文报道了我校高中新课改的有关情况。

2007年9月13日,《华商报》题为《新课改与高考接轨》一文第六版报道了我校召开高中新课程说明会家长专场的有关情况,第二十版题为《家长从“旁观”到“参与”的转身》进行了评论。

    2007年10月17日,《三秦都市报》题为《新理念、新课程、新课堂》一文报道了我校高中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有关情况。

另外,碑林教研网、西安教研网上也多次报道过我校校本教研实施情况。

目前,一个百花齐放、“多元共生”、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创新课堂已在我校形成。新的课堂上,情景体验式、和谐发展式、发现探索式、自主交流式、合作分享式等教学方式缤纷呈现,教师各显其能。新的课堂上,创造与表现、求知与体验、反思与评价,这种巧妙的整合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和激情之中。新的课堂上,气氛民主、平等、和谐,师生互动、共同探索、平等交流、共同发展,保证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目标的真正落实。

经过四年多的校本研究,我校师资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观念得到了转变,学生的学习信心得到了增强,综合素质能力得到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大面积提高。我校的教师们已经享有了爱岗敬业,勤于钻研,才能卓越,勇于奉献的口碑。但是,新课程改革任重道远,我校将继续强化制度、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实施课改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让校本教研继续发挥它的作用,让家长放心,让社会认可,让政府满意,努力把西大附中创办为全国一流名校。

5、参加陕西省教学成果评比活动,注重实效

200644616,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分不同学科,主要从文本类、课件专题讲座类和教具类进行教学成果的收缴和评选活动。我们共收到文本类13个,课件专题讲座类和教具类9个,教具类4个。其中语文组6个教学成果,物理组6个教学成果,生化组5个教学成果,政治组3个教学成果,史地组3个教学成果,体音美组3个。经过杨校长的安排,祁校长、芦主任和校教科研室的共同挑选,评选出不同种类各3个,并送报到省评审中心。据目前的结果,物理组高原的教具已被送往国家参赛。

经过几年的教学管理和教科研活动,我校的师资力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观念转变了,素质能力提高了,促使学生的学习信心增强了,综合素质能力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了,尤其我们今年中考、高考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开了一个好头,使得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声誉。

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课改工作任重道远,制定措施应对现实的挑战,促进学校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是摆在学校及教师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教学教研工作必须为新课改服务。今后更要加强领导、强化制度、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实施课改创造良好环境,让学校的教改工作呈现盎然的生机
    “
十五期间,我们将通过对教育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要对我校的教育观念、教育创新、素质教育、德育工作、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教材和学科教学改革、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取得一批优秀成果。把我校教育科研水平提上一个新台阶。
   
面向未来,我们要发挥西安市示范校的示范作用,在今后的学校改革和发展中,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全体和全面发展,我们将充分利用学校的优质软、硬环境,在教学教研工作中创出新的成绩。

官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