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附属中学

教研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教研 > 教研信息 > 正文

新课程“新”在哪里?

作者:管理员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7-12-11
点击次数:

 
    新课程改革将给教师、学生带来观念的更新和很多变化,新课程究竟新在哪里?记者采访了参加新课程改革研讨会的部分代表。

  ■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陕西师大附中副校长李鸿认为,新课程注意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内容总量上进行了精简,克服了以往深、重、难的弊病;在选择内容时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努力提升学生生活质量,克服了以往以学科为中心的倾向和“偏”的弊病;加强了课程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联系,富有时代感;加强了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各种学习方式的运用,专题学习也受到重视,从而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克服了以往以知识为中心的倾向;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进一步促进了课程综合化的发展;新课程进一步强化了课程的选择性,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了充分的空间;新课程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克服了以往以书本为中心的倾向等等。

  西大附中校长杨晓云认为,实施新课程改革中,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突破性地解决了一直困扰着学校的教学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成功地实现了课堂教学中价值本位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新课程强调无论对哪一门学科而言,学科的“探究”过程和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整个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

  西安市26中校长叶同心说,这次改革是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突破口,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手段,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全面改革,将极大地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

  ■研究性学习占学分的比例大

  这次课改,在普通高中阶段倡导学生选课,使学生建立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课程修习计划,在我国教育史上还是首次,因而备受广大家长的关注。到底高中课改课程设置与以往的课程设置有什么不同呢?

  叶同心校长说,新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1)语言与文学领域,科目有语文10学分、外语10学分;(2)数学10学分;(3)人文与社会领域,科目是政治8学分、历史6学分、地理6学分;(4)科学领域,科目有物理6学分、化学6学分、生物6学分;(5)技术领域,科目有通用技术4学分、信息技术4学分;(6)体育与健康领域11学分;(7)艺术,科目有美术、音乐6学分;(8)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分为研究性学习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所有学习领域均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模块。学生毕业要求的学分:学生每学期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满一定的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并且在选修2(本地课程)至少获得6个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分方可毕业。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学分,在学分中占的比例最大。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官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