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附属中学

经验交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德育时空 > 经验交流 > 正文

体验中行进

作者:管理员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9-04-30
点击次数:

 

 

体验中行进

西大附中 包娟丽

这几天去了杨凌,这是第二次踏上这片土地,有一些亲切。
       想到2007年年末,我“厮杀”在各个应聘现场,西农是第一个向我抛出橄榄枝的学校,也是我觉得在找工作中表现最出色的一次,但最终我选择了放弃,虽然其中的过程很艰难,也很犹豫,但最终命运还是做了这样的安排,我来到的西大附中。生活就是如此,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生活,当时如果选择留在西农,现在的生活回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
        这次去杨凌是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是一个关于“生态体验式教育课题”的研讨会。请的是中央教科所的教授,这是一次校本案例研究,被称为“挖井式的研究”。所谓“挖九个坑不如打一口井。”颇有道理。
        这次的经历让我觉得回到了我上研期间, 教授讲的很多东西似乎都有着模糊的印象,那些拗口的深奥的理论性的话语,那些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教育家所提出的种种教育思潮与教育理论,那种对教育关注,反思,忧虑、并怀抱希望的态度,让我觉得我又一次离“研究”这么近;离“曙光”这么近。毕竟,教育理论研究总是带有种种主观色彩或者说仍对教育充满希望。
        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关注,强烈的责任意识使得人总是不停的在反思。杨校长在开幕词中说,我们学校这几年发展的很快,每个教师都很尽心,我们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段前进,培育这我们所谓的人才,追求着节节攀高的升学率,但究竟我们西大附中的教学教育特色在哪,“我们走的太远,以至于忘记为什么出发。”也许,研究学校的特点,研究学校未来发展方向,尊重学校的特点,这不仅仅是一校之长的责任,也是每一个附中人的责任吧。
       选择中学教师,选择在教育最前线的位置上工作,总觉得以前所学的东西根本用不上。求学生涯结束后,所有的理论书籍都束之高阁,那些上研时花费心血写的论文也早都压倒箱底,上学所学的一切,都在平日琐碎的教学管理中被淡忘,而这次经历唤醒了我对那时生活的记忆与怀念,听报告,开放式对话,互动交流,我们沉浸于古代先哲智慧的话语中,沉浸教授启迪式的点拨中,我们酣畅淋漓的表达着见解,与同门进行思想的博弈,这些情感的互动在这次活动中充分体现。它让我体验到做一个思想斗士精神上的愉悦。
        教授又一次将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做了对比,在同时期,中美两国孩子的陶艺作品中比较得出,中国学生对“人”的概念出了问题。我思考,中规中矩,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么?让孩子去信服我们,孩子才会尊重教师,热爱学习。可我们仅仅用各种方式方法让学生“服”了我们、“服”了教育,并没有“信”我们、“信”教育。所以追求教育过程的幸福感,这不管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似乎都是很难达到的目标。我们在迷茫的时候,就会求助,会看看别的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人才聚集的国家如何教育,中国的教育制度与美国的教育制度在不断的,从各个方面做着对比。很多人说,理想的教育模式就是将中国和美国教育制度结合起来。不管怎样,中国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可能做到像美国教育那样关注每个个体生命。国情,现状,历史太多的因素让我们明白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模式可以百试不爽。但,难道就要停止改革或变革么?改革和变革中势必会有“实验品”,并不能因为说对这一代人或几代人做实验是对他们命运的不公而停止去改革,改革的成效要经过相当长的时期才能看出成效,草率的评价一项改革,或终止一项改革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以,教育本身就是人类最复杂的一项活动行为,关注自身命运的人类只有在实践、体验中思索前进了。

 

 

官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