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附属中学

经验交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德育时空 > 经验交流 > 正文

“生态体验式德育”之理论和实践--西北大学附属中学“生态体验式德育”培训侧记

作者:管理员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9-04-30
点击次数:

 

 

“生态体验式德育”之理论和实践

西北大学附属中学“生态体验式德育”培训侧记

     汪西林

 

      4月10—12日,杨校长带领我校六十多位老师利用周日时间在陕西杨凌国际会展中心接受“生态体验式德育”培训,收获颇丰。现将其理论原理和实践操作规程整理出来,以便切磋学习,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品。

“生态体验式德育”教育模式是有中央教科所的刘惊铎教授负责的国家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项目成果。其核心理论是:“三重生态观”“体验本体观”“生命样态观”。其实践规程是:生态营造、开放式对话和反思性表达与提升

 

一、核心理论

 

1、三重生态观

 

人是处于“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等三重生态之中的。

“自然生态”是指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它是生命的物质滋养,对生命起支撑作用,使人类得以生存。

“类生态”包括人与人、人与文化、人与族群、族群与族群的关系等,是生命的社会依托。人是社会动物,具有社会性。离开社会,他将无法生存。

“内生态”是指人的心灵世界,它是生命的安顿之所。神是人“内生态”的外显,是人精神的寄托,无功利目的性。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神:它能给人带来安宁,带来生存的意义。

“生态体验教育模式”是一种在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三重生态圆融互摄的理念下,回归生活、凸显体验、感动生命、激发潜能、开启生态智慧、优化生命样态的魅力德育教育模式。

 

2、体验本体观

 

体验就是亲身经历,实地领会。它是图景思维活动。信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脑海中:符号、语言、文字等属于串行信息,行为、图像、情境属于并行信息。体验是串行信息与并行信息的融通。体验是德育之本,没有体验的德育就没有感动,没有感动就没有实效。一次体验胜过百次说教。在德育教育中,体验能防止人格分裂。

生态体验是一种臻于和谐美善境界的魅力德育模式。在生态体验教育中,导引者和体验者做到了全息沉浸、心灵敞开、灵肉融通、全脑贯通、溢美流善、摄能穿行。

方法论意义上的生态体验,是导引者沉入原生态生活或教育现场,与体验者一起全息体认生态生灭之道,或采用现场扎根性行动干预手段,撬动俗常关系,洞开生命感觉之门,震撼心灵,融通生存实践关系,陶养健康人格。

生态体验教育的出发点是感悟生命个体的生存实践,体验场是三重生态的和谐与冲突情境,运行机制是自觉凸显德育的践履性、享用性和反思性表达。生态体验过程中,体验者和导引者将个体发展与群集生存意义自觉关联起来,共同学会生成新的人生意义,过有意义的生活。德育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成为滋养生命健康成长的沃壤。

生态体验是一种崭新的道德教育理念,一种有效的道德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同的是,不是由教育者强加给受教育者,而是注重体验者自己在体验中形成一种“生态德性”,让学生去亲近、欣赏、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和谐,学会感激、敬畏与尊重,学会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养成善待他人和自然的行为习惯。

 

3、生命样态观

 

“生命样态”就是指人生存的精神状态和人的生活状态。

纯粹化的精神生活是人类自由意志的体现。人类文化总是在选择纯粹意义的精神自由创造中——给生命带来体验的真实。纯粹意义的精神生活就是创造自由生活的开端。精神生活——在纯粹意义上就是指简单的物质需求与丰富的精神生活之间完全达到一种和谐,不再有对物质生活财富缺乏或匮乏而烦恼,而是全身心投入到精神生活的溪流中,让人类智慧冲刷自我,河流般的心灵之上永远有迷雾笼罩弥漫开来。对这样思想境界的追求——就是更生态地活在消耗物质财富或资源最少,而是最大获取精神生态资源和精神创造的自由之中,让生命的基础奠基在精神财富无限可再生的资源消耗之上。
     纯粹化的精神生活——是人生追求的至上境界,又是文化创造的精神事件,还是一种自由放达的自我选择。人只有在纯粹的境界中,才可以从放弃中学会坚守一种本真的智慧和力量。纯粹的心态是由文化的、精神的光华穿射黑暗的心灵之后达到的境界。他已经将情感与思想纯净作为追求的目标,任何污秽的或物质财富的炫耀心里意识已经不能够动摇他的意志。他决心在平静、淡泊和沉思中走向精神生活的纯粹境界。

“生命样态”就是对人生纷繁色相的概括,在物质与精神之间,肉体与心灵之间,世俗与超脱之间划分存在类相,引导人们对自己的生命样态关照反思,体悟生存意义,发现活着理由,剥除习惯茧,惊觉价值存在。

 

二、操作模式

 

1、生态营造:身心侵染

 

为了使体验活动更加刺入内心,让体验着全身心侵染其中,需要营造一个隔绝外界干扰的小“世界”:这个“世界”简单,纯粹,凸显人——体验者。目的在于让体验者全身心投入,敞开感觉大门,去除俗常禁闭,剥除感觉老茧,借机撬开感觉蔽塞,鲜活新锐地体验生命。这次我们选择杨凌国际会展中心酒店,六十多人集中在一个大会议室里,分十组围方桌而坐,四周没有窗户。室内灯光也根据需要时明时暗时昏时黑。

本次活动主要安排了以下七次体验活动:

1)、蒙眼扶引穿越障碍活动

一人蒙眼,成为“盲人”,在原地转三圈,另一人作为导引者,带领“盲人”穿越各种障碍:楼梯、网绳、迷宫、高桥等。最后回至原地。

2)、撕纸活动

各组派一人上台后蒙眼,发给一张A4白纸。按照老师指令:对折——撕去右下角——再对折——再撕去右下角……最后将各自所撕图形展示给大家。

3)、不要想老虎活动

体验场关灯,教练在台上轻声的念读“不要想老虎:不要想大老虎,不要小老虎;不要想公老虎,不要想母老虎……”前后持续十多分钟,只是类似语言的反复。

4)、红与黑选择活动

全体体验者分成A B两组,游戏规则如下:

A组选黑B组也选黑,那么,各得+3分;

A组选红B组也选红,那么,各得-3分;

A组选黑B组也选红,那么,A组得-5B组得+5分;

A组选红B组选黑,那么,A组得+5B组得-5分;

AB两组完全隔离,开始游戏。有一服务人员来回抄报两组选择情况。正分为赢。

结果选了六次,AB两组全都选择红色,都得了负分。

5)、插手指活动

全身放松,左右手相插,数次:右手大拇指在上还是左手大拇指在上?然后,改变大拇指上下位置,再插,数次。问:有什么感觉?

6)、遵从指令活动

教练给每位体验者发一张纸,上面有14道指令,要求体验者在3分钟内完成。

第一道:阅读完全部题目;

第二道:在纸的右上角写上“尊姓大名”;

……

第八道:1457+431=

第九道:如果你完成上面题目就大声喊一次:“哈哈,我做对了!”

……

第十二道:不要做前面的题目,只要完成后面两道;

……

7)、盒子里有什么活动

活动台上置一纸盒,敞口朝上,内有一张A4纸,上书如下:

 

(shá)  ()  (méi)  (yǒu)

 

每组选一个代表上台分别观看,然后轮流向台下观众用肢体语言描述所看内容,完后回到座位:不准泄露。教练问大家:里面有什么。

 

2、对话和反思:开放激发

 

每个体验活动结束后,教练要求回答两个问题:你感觉到了什么,你从中悟到什么。

大家依次自由发言:一人发言,大家静听,教练始终微笑注目,不作评论。

发言内容五花八门,思想“场”形成,借助群体智慧,激发智慧潜能。

3、引领提升:穿越云层

 

大家依次自由发言完毕(通常要持续好长时间,直到大家尽兴),专家上台发表他对这个体验活动的认识,在大家体验活动和同伴互相激发的基础之上,专家提升引领,清除精神垃圾,让大家思想穿越俗常云层,到达认识的阳光灿烂新境界。

如“红与黑”活动,专家如此引领:

这个游戏来自美国,当初在社会高级阶层试验,玩了很长时间,两败俱伤,后来有人试探选择黑……

启示:游戏能引发人的思考。这个游戏让人明白:自私自利,两败俱伤。人是自私的,但是,要满足自己私利,就要照顾他人利益,否则难以自利。谈判没有输家,合作才会共赢。“对抗同输”的局面一旦形成,“认输共负”心理就形成一种思维惯势利益定势,谁也不敢率先打破:否则首当其冲。这个游戏让损害的利益杠杆撬动利他的思考和行动,最终达到承认他人利益的平和共赢态度。

 

三、对该德育模式的认识评价

 

德育教育说教严重,脱离学生身心实际,收效甚微,走进了死胡同。“生态体验式德育”正是针对这个现实问题而研究开发的教育新模式。它具有如下优势:

第一、让体验支撑德育,防止了说教架空

单用“说”这一方式显然不能够触动学生的内心,会造成学生身心分离,人格分裂。而“体验”首先把学生沉浸到切身的情境当中,让学生获得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新锐的生命感觉,这些感觉构成了生发的基础,有缘多趣的德育发展平台得以搭建,为下面同道相求互动探索生态涵咏的感悟打下基础。

第二、心灵敞开,圆融互摄

体验场从物质方面来看是一个场所:封闭、安静、简单、纯粹。从人员互摄方面来看:每个人都是一个思想感觉源,彼此不同;但是又能相互激活生发,大家似乎受了魔力一般,彼此借力,穿越了思想的云层。

第三、实践认识,感性理性

体验活动是实践的:需要你去做,去试,去参与,整个活动没有一个置身事外者;

体验活动是认识:开放式对话就是对体验的感觉表达,属于认识;

体验活动是感性的:敞开全身感觉器官接纳体验信息;

体验活动是理性的:体验者的反思性表达和专家的引领提升能将你带到一个理性认识的新境界。

 

 

官方微信
Baidu
map